samedi 31 décembre 2011

Bûche - 木柴蛋糕

第一次吃到木柴蛋糕是在西子灣山上的文化協會,是一個叫做Marie的法國女生做的,當時年紀小一吃覺得驚為天人的好吃還沒出息地打包帶回家。時間過得好快,那也已經是六年前的事情了,當初的Marie成了文化協會的主任,當初一起胡鬧的M的S的I還有Double A都已經有了各自的生活都環繞了世界一圈了。在巴黎,在奧地利,在台灣,在中國,甚至在非洲都有了大家的呼吸,這是我們當時都不知道也不會知道的。

聽好友說,木柴蛋糕起源是早先過節時要燒得木柴,這個木柴還要好好的挑選讓其能夠燒過一整個週期,以祈禱來年的平安和好運。燃燒的時候還會在上面撒鹽或者是同酒瓶的軟木塞一起燃燒,看他說得眼神迷濛嘴角帶笑整張臉柔和下來不同於一般的冷冽,仿佛沈浸在滿室的溫醇酒香與溫暖,不難想像那是怎麼樣的溫馨光景。在巴黎不能燒柴,就如同台灣大城市不能放炮,是進步...也是一種剝奪。孰輕孰重?無解~

不過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個吃木柴蛋糕的習慣?朋友倒是沒辦法給我個答案~在台灣,不管真實度有多少,大多數人都知道月餅跟起義革命的連結,龍舟和端午粽與屈原的裙帶關係,以及放炮紅包以及年獸的文化,因為課本裡有寫,老師有教。在這一點上,讓希特隆趾高氣昂地跟捧著文化神主牌的高盧友人說...我們贏了!

Aucun commentaire:

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